央广网北京8月24日消息(记者胡波)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经济之声《天下财经》报道,从能够1:1复刻八大菜系的炒菜机器人,到具备多种能力的叠衣服机器人……眼下,机器人正在从单一的专用工具升级为真正的智能助手。《机器人产业观察:从“实验样品”到“市场商品”》,本期聚焦:“机器人助手”让我们当上“甩手掌柜”还有多久?
如今,说机器人拥有“十八般武艺”已经不算夸张。在家庭服务机器人领域,新款的AI炒菜机器人已经能1:1复刻八大菜系,3至5分钟就能炒好一盘菜,美味程度不输大厨手艺,并且全自动出餐。川菜大厨姜方平介绍:“整个炒制过程是,先把大厨的手艺复刻到机器上去,之后大厨离开,小工去操作机器。小工只需要做两件事:一是把食材放到机器上,点击炒制;二是盛菜出餐。机器生成菜谱以后,可以传输到很多个机器,味道和火候完全没有改变。”
业内人士预测,再过3年左右时间,类似的炒菜机器人就能进入寻常百姓家。未来消费者还可以买到“精确到克”的净菜包,这样既能控制量,还能控制品质。
说完了炒菜机器人,再来说说能帮着叠衣服的机器人。千寻智能出品的叠衣机器人,通过海量场景训练后,会干的家务不只是叠衣服。这家企业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用几百个基本家庭和工作场景训练他,例如家务。可以理解成家庭助理,日常的场景,它现在基本上都能够自己操作。”
一句“请收拾床铺”的指令,能立刻让星海图的R1 Lite机器人进入工作状态。收到指令后,它会快速熟练地整理床铺。公司联合创始人许华哲说,训练这样一个机器人并不简单:“这个任务对人而言可能很简单,但机器人完成这项任务非常困难。它需要操作的是柔性物体,每次被子被打乱和重新整理都需要到一个新的位置,无法精确复刻,而且‘拉动四个角’是一个长程任务,需要俯身、动腰往前去拉。全身控制、柔性和长程都是机器人面临的巨大挑战。”
许华哲进一步介绍,家庭场景尽管对机器人来说挑战巨大,但实用价值也很高。
“未来我们希望机器人走进千家万户,至少每个家庭会拥有一个机器人,它可能是一个海量的市场,可能像手机和汽车一样成为必需品。在工厂或者超市里,所有东西摆放都有一定规律,而家庭场景是最混乱的,随手丢的衣服、吃完的剩饭、小朋友乱放的玩具,因此在家庭场景里,对机器人AI和泛化的要求最高。选择这一场景,一方面是我们想要进入广阔的市场,另一方面也是挑战技术上限。”许华哲说。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多名企业负责人都表示希望通过技术突破,让机器人从单一的专用工具升级为真正智能的助手,走进家庭和工作场所,帮助人们完成繁重、重复的劳动。
多位业内人士预测,未来3至5年,功能更全面、智能化程度更高的家务机器人将逐步进入家庭。说到这里,大家可能很关心,要想拥有这样一台能干的帮手,得花多少钱?对于这个问题,千寻智能的郭怡然给出预测:“随着规模化量产,未来它的价格将降至10万元人民币以下或者1万美元左右,这是部分家庭可以接受的价格,也是行业共同预测的价格。”
机器人什么时候能走进家庭?对此,一些业内人士提出,人形机器人真正进入家庭,涉及新规范、行业标准、成本平衡、安全等多重挑战。尽管机器人在家庭服务领域前景广阔,但要真正普及,还需要解决一系列技术、成本和规范等方面的问题。总体上看,随着科技的不断突破和产业的逐步成熟,机器人成为家庭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让人类在很大程度上做起“甩手掌柜”黄金配资网,无疑是一个大趋势。
实盘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