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近期多项经济数据持续向好,释放出消费市场复苏的积极信号。9月份中国零售业景气指数(CRPI)达50.6%,创近8个月新高;7月至8月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金额151.66万亿元,同比增长16.64%;资本市场消费板块表现亮眼,新消费个股涨幅超30%……这一系列数据共同勾勒出中国消费市场活力迸发、经济内生动力增强的生动图景。
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据中国商业联合会数据显示,9月份,CRPI指数连续两个月上升,且今年以来有7个月维持在50%以上的扩张区间。作为经济先行指标,景气指数的持续向好表明,在各项促消费政策持续发力下,零售企业经营状况持续改善,市场预期稳步回升。
支付数据是观察经济活力的重要窗口。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2025年7月至8月,银联、网联共处理支付交易2769.96亿笔,金额151.66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59%和16.64%,金额增速较上半年加快3.3个百分点。电子支付的高频数据生动记录了消费市场的每一次脉动,其快速增长态势印证了居民消费信心的持续恢复和市场活力的不断释放。
政策精准发力有效激发消费潜力。以北京市为例,其以2025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为契机,计划在9月至10月发放300万元主题消费券,覆盖300余家餐饮企业和20余家酒店;同时创新推出“票根经济”,整合6大商圈约200个商户资源,形成消费联动效应。这种“政策+活动”的创新模式,既在短期内刺激消费回升,更通过构建新场景培育长期消费增长点。服贸会期间,北京时装周、中国国际时装周将同步开展,借助首发、首秀、首展等时尚活动,进一步推动文旅商体深度融合,为消费市场注入新活力。
资本市场也对消费复苏投下“信任票”。数据显示,8月以来新消费板块表现亮眼,某潮玩IP公司期间最大涨幅超过30%,时尚黄金、美妆等相关个股轮番上涨。作为经济晴雨表,资本市场的积极反响既印证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也反过来为消费领域注入信心与流动性,形成正向循环。
当前,消费市场呈现三大特点:国潮消费持续升温,本土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新消费业态蓬勃发展,细分领域增长快速;消费场景不断创新,线上线下(300959)融合加速。这些变化充分表明,我国消费市场正在实现从量变到质变的跃升,消费结构持续优化。
背后支撑这一积极态势的是,中国经济结构的持续优化和内需潜力的持续释放。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我国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通过完善消费基础设施、优化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等系统性举措,持续巩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
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消费复苏的基础仍需进一步巩固。下一步,仍须持续优化消费政策,改善消费环境,创新消费场景,注重供给质量提升,推动消费与产业双升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更为关键的是,要持续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升居民消费能力,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
可以说,当前宏观经济总体温和复苏的态势已相对明朗黄金配资网,扩内需成为普遍共识。随着各项政策效应持续显现和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消费作为经济增长主引擎的作用将更加突出,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
实盘配资门户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